◆ 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山东建工报

心之所向家的方向

(二等奖)    集团办公室    谭帅

当夕阳在留恋中与大地渐行渐远,当云朵在不舍间与蓝天挥手作别,我们的同事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用各种方式缓缓地靠向心中的港湾:工地上的同事匆忙地洗了把脸,洗掉了尘土和汗水,与星光作伴,饭后和家人邀约“云”上相见,絮叨着家长里短,畅谈着精彩的未来;大楼里的同事整理好各类文件,与霓虹相随,回归到琐碎的家务里和家人共度温馨的时光,静候着朝阳再度刺破长夜。这些场景重复而静美,你我便是其中的主人公,与家共同演绎着动人的和弦,在平淡的日子里演绎生命的精彩。

心之所向的,是坚固的家。人们常说,家是最安全的避风港,能包容万象、能承载一切,而这离不开责任二字的功劳。现在,外环境的变化之快正慢慢超出我们的想象,坚持定力、把握自我、持之以恒的价值日益攀升。好在,集团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职工、有一大批乐于奉献的楷模,他们的故事或许大同小异,甚至有几分相似,但却总能把《建工报》事迹榜挤得满满当当。浏览表彰先进的照片,你会发现先进们都将鲜明的职业特点印在身上——坚定自信的眼神、黝黑健康的肌肤……这些“军功章”尽管不会发光、却能点亮心灵;尽管不会发声,却能谱写华章。作为工作中的一环,还有很多同事默默地奉献着,用自己的力量让“家园”的承重墙更加密实,品味着如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的风雅,他们是抗击疫情的战士、是质量把控的专家、是守护生命的卫士、是技术探索的先锋、是为民服务的典范,真心期待着有朝一日他们也能成为领奖台上闪闪发光的人,传承前辈宝贵的精神财富,带动后辈继续为理想奋发图强。

心之所向的,是宜人的家。一个温暖的环境可以养育一颗“利他之心”,进而衍生出相互信任、相互关怀、相互成长的行动,直到最终凝聚每个人。每年,集团慰问一线的客车驶过了新年伊始的冰天雪地、扛住了年中仲夏的炎热炙烤,载着集团领导为一线职工送去了福利和清凉,鼓舞了大家的工作士气;每年,集团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精彩纷呈,让大家释放了工作压力,加深了家人相互的感情;每年,集团精心召开各类大型或专题会议,坚定地走在维护股东权益、职工权益、企业权益的道路上,让家人更加放心、舒心;每年,集团上下纷纷召开形式多样的座谈会,从离退专家到青年员工都可以畅谈自身的见解,让家人之间的心更齐、行更毅。“为幸福的人筑巢”,是集团职工心中恪守的承诺;“让筑巢的人幸福”,是集团为广大职工孜孜不倦的追求。

心之所向的,是传承的家。“我是农民的儿子”,这是习仲勋在家中常说的一句话,他经常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,要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习近平早年在地方任职期间跑遍了正定县所有村、宁德9个县和浙江90个县市区,这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自家家风“勤政亲民”的传承。“艰苦奋斗,努力拼搏,讲求实效,争创一流”,这是在集团传承下来的口号。在党的带领下,过去的43年,这个口号激励着一代代建工人克服风雨险阻、克服山高路远,为企业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,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。面对下一个五十年甚至一百年,建筑行业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工业化、碳中和、人工智能是社会所需亦是行业潮流。传承不意味着守旧、延续不代表着止步,一代人有理想、一代人有付出、一代人有成就,远比单纯地追求荣誉更令人敬仰;干事能创业、学习能提高、创新能落地,远比单纯地赢得竞争更有说服力。

心之所向的,是团结的家。家的声望源自团结、家的力量源自团结、家的延续源自团结。忙碌的施工现场是对工艺与管理的考验,需要将不同工种与专业相团结;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是对实力与能力的考验,需要将经营业绩与未来战略相团结;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对协同与效率的考验,需要将不同的系统与资源相团结;纷繁的信息交互是对品牌与文化的考验,需要将集体和个人相团结。“单丝不成线、孤木不成林”,集团这个家需要大家用心来维护,共同的利益需要大众来守护。有了团结,才能谈得上“获得感”,一种共同进步、共同攀登、共同成功的满足感。

当阳光拂过窗帘的脸颊点亮蓝色的晴空,项目上的同事缓缓醒来,又洗了一把脸,清清爽爽,一步一步用双脚走向蓝图的角落;当白云亲临城市的上空缓缓绽开笑脸,大楼里的同事又拿起了桌上整齐的文件,平和沉稳,一下一下用键盘敲出未来的模样。我们的力量尚属有限,偶尔也会无助、迷惘,但在“家”的支持下,我们定会不断向前,追逐人生卓越的勋章、实现家园美好的理想,启迪前程无畏的想象,因为心的方向,就是家的方向,它无可替代、它坚毅顽强!